SYIEF导读
证监会25日宣布,已确定新三板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改革方案,接下来将积极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
28日,新三板开盘即涨,截止收盘,三板做市指数涨幅达到5.03%,创下近4年最大单日涨幅。
三板做市指数大涨
在上周五重大利好消息——证监会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刺激下,10月28日,新三板做市指数及头部股票迎来一波放量普涨。三板做市指数涨幅最终站上5%,达到5.03%,创下自2023年7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从2023年12月31日,新三板允许企业挂牌,到2023年新三板疯狂扩张,再到2023年,因流动性枯竭而陷入沉寂。如今,新三板终于再次迎来政策风口!
全面深改,迎来新三板2.0!
其实,国家自始至终都很关注新三板市场。
2023年,新三板参考美国纳斯达克,引入了做市商制度,提升了成交效率,完善了交易手段,算是新三板第一次比较重大的改革;
2023年,新三板正式采用分层制:将新三板内的挂牌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分为:基础层企业和创新层企业,这是新三板第二次比较重大的改革。
分层制度改革其实也是参照美国纳斯达克的“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分层方式,按照流动性、企业发展水平、监管力度(信披力度)等,将新三板划分成一高一低两个层次。
前两次改革,均在制度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但是与本次改革而言有本质上的区别。
10月25日,证监会发文,新三板迎来了新的一轮改革。
改革的主要的内容有:①设立精选层、②建立转板上市机制、③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④允许公开发行、⑤引入公募等长期资金、⑥完善摘牌制度、⑦实施分类监管等措施在内的政策“组合拳”。
对新三板而言,这次改革,力度空前。
早在2023年新三板采用分层制,设立“创新层”制度的时候,就有很多媒体和投资者预测,“创新层”的定位是主板的“预备班”。
要知道,当时的新三板已经出现很大问题:
一是,新三板市场资金流动性差,挂牌企业的股票没人愿意买卖,因此很多挂牌企业压根就没融到过资金。
二是,融不到资金也就算了,每年还要交一大笔费用!
挂牌后仍然每年需支付的费用:
(1)、律师事务所持续督导费5~10万元/年。
(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10~15万元/年,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可能会高于这个费用。
(3)、股转系统挂牌年费,分为以下四大类收费:
挂牌公司总股本2000万股(含)以下,收费2万元;
挂牌公司总股本2000万股(含)以下,收费3万元;
挂牌公司总股本5000万~1亿股(含),收费4万元;
挂牌公司总股本2000~5000万股(含)以下,收费5万元;
千万别小看这些钱!
新三板挂牌企业本来就是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根本没有主板企业这么财大气粗。
更何况,某些规模有限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之所以进入新三板,完全就是为了当地政府数十万的补贴资金和免税额度!
这样的一个市场,能拿到补贴、却融不到资、还要交年费,最终导致很多企业在新三板“一轮游”,上市没两年就选择摘牌退出。
这种情况下,设置新三板创新层,一方面给好的企业做背书,让它们留在新三板;另一方面通过区分对待,将资源集中到创新层,让“意志不坚定”的基础层企业,听天由命,自然淘汰。
但在当时,政策面好不容易有了松动,引发了大家的纷纷猜想:将好的企业留在创新层,说不定是要打通新三板连接主板、创业板的绿色通道。让优质的新三板企业借由这条绿色通道,实现快速上市,获取融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创新层“绿色通道”的想法一直都有,但却从来没被证实。要知道A股IPO是个巨大的堰塞湖,几十几百家企业排队等候证监会审查,有些国内龙头从递交资料、到正式上市,要等个一两年的时间。这些企业都没有“绿色通道”可以走,新三板企业凭什么?
然而现实是可以被改变的。
时间来到2023年、2023年,A股堰塞湖得到有力纾解,终于,我们等到了新三板要设立“精选层”,建立“转板机制”的时刻!
乍一看“精选层”好像和“创新层”差不多,只是换了个好听的名字而已。
但事实上,设立“创新层”时,并没有配套重大利好的政策。而精选层有至少两个明显的利好。
一,政策上提到要要建立“转板机制”,毫无疑问,新三板转板主板、创业板这种好事儿,肯定得金字塔尖的“精选层”企业享受;
二、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了解新三板的朋友都知道,新三板的准入门槛很高:新三板要求投资者有500万元证券市值。
500万投资门槛,也是被广大新三板投资者诟病的:新三板一直在模仿的纳斯达克没有市值要求,新三板却要500万市值才能入场,这么高的门槛将绝大多数投资者挡在门外,难怪新三板没有流动性。
如今,政策终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投资者适当性。
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是,基础层依旧是500万市值门槛,而创新层200万~300万市值;精选层50万~100万。
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将为精选层带来极大的流动性。
至于基础层的企业呢?你可以选择呆在新三板慢慢发展好,然后进入精选层。也可以选择摘牌退市。毕竟这次深化改革中还有一项:“完善摘牌制度”。
按照本次深度改革的导向,未来“汰劣存优”,将是新三板2.0时代的主基调!
流动性,还是流动性!
这次政策大礼包,可不仅仅是精选层和转板机制。
国家还提出“允许公开发行”、“引入公募等长期资金”两大措施。
原本,新三板定向发行,只面向除股东、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以外的35个其他投资者,也就是“向35个定向投资者非公开发行。”
而“公开发行”就很简单:你定向发行爱给多少人就给多少人,政策上不管了!
如果这条是在新三板流动性稀缺的时候提出的,肯定会让人发笑。
毕竟都是死水一潭了,你搞“公开发行”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但是配合上“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一条,就完全不同。
毕竟新三板还是有很多好公司的,降低准入门槛后,更多的投资者将涌入新三板精选层、创新层。他们将为“公开发行”提供流动性!
此外,本次改革,还将引入公募等长期资金。
毕竟,像公募基金这种大财主,随便配置一点新三板市值,对于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企业而言,都是救命源泉了。科创板公募基金都卖爆了,新三板万里挑一的精选层公募基金没理由不抢手。
这两条政策的发布,不仅搅动了新三板市场的存量资金,还将为新三板带来大量增量资金。
监管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七条改革方案,看似散乱,其实存在缜密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政策的发布,将为解决新三板流动性的顽疾,提供有力支撑!
完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