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教育学院2021年同步课堂帮帮帮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犯罪的特征并能区分;2.了解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1.重点:加强自我防范2.难点:犯罪的特征知识梳理一、了解罪与罚1.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是具有、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3.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为主要内容。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二、加强自我防范1.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我国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2021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课堂试题:5.2 预防犯罪(部编版含答案),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重点梳理【重点01】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重点0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打架、偷窃等,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污染校园的清新空气。让我们寻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1.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2.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整改措施1.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宪法B.刑法C.民法D.治安管理处罚法2.下面思维导图中的处应填入(A.触犯刑法B.普遍约束力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C.严重社会危害性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俗话说:“小时偷針,大时偷金”。这警示我们(A.一般违法一定会发展为犯罪B.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犯罪是人们的行为底线C.要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D.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中学生小明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后因抢劫致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对此,下列同学们的议论中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都是从旷课开始的B.青少年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社渐,防患于未然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D.旷课、夜不归宿属于违法行为,抢劫致人重伤属于犯罪行为在“扫黑除恶进校园,平安伴我共成长”专题法治课上,胡警官展示的一幅漫画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针对漫画中甲同学的言行,请你从法律角度对其提出忠告。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知识梳理答案一、了解罪与罚刑法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刑罚刑事违法性3.最严厉犯罪人权益4.主刑拘役罚金二、加强自我防范犯罪美好生活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自觉守法不良习气帮练习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刑法明确规定了犯罪及应受的刑罚处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刑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违反民法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是调整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根据所学,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选项处应填入严重社会危害性,观点正确;触犯刑法和刑事违法性意思相符,观点A不符合题意;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主要特征,观点B不符合题意;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观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3.D【解析】根据教材所学可知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故项错误。
题文中刘某判处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故项错误;B项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项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这句俗语告诉我们犯了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C符合题意。一般违法若及时改正,悬崖勒马,就不会走向犯罪,故错误;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错误,D项与题目无关。故答案为C。5.B【解析】本题考查违法犯罪,分析题干可知,小明有不良行为不改正,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青少年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社渐,防患于未然,观点正确;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不一2021年初中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全册练习定都是从旷课开始的,观点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只有犯罪才会受刑罚处罚,观点C错误;旷课、夜不归宿属于不良行为,不是违法行为,观点D错误;所以选B。6.【答案】(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首先明确甲同学言行的本质,“未成年人犯点小错没关系”的观点错误,打人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违反法律。依据教材知识,从违法的后果、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遵纪守法等角度来回答。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