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河合隼雄先生的《家庭的牵绊》,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边读一边标记;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整理读书笔记,帮助理解和内化,突然发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精读方法。 这本书写于1980年前后,主题是家庭关系,虽然是四十多年前日本的案例,但对今日的我们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阅读中我不禁感叹,人类在“家庭关系”上面临的问题竟是如此一致。 书中,河合先生以心理学方面扎实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我们深层解读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与隔代养育等种种困扰着现代家庭的问题,并为我们提示了走出困境的线索。 我以“母亲要如何爱孩子”为主题整理出第一篇读书笔记,把我得到的启发分享给大家。
河合先生在“个人、家、社会”、“亲子关系”“母亲与女儿”三章中都谈到了母性,也例举了几个案例。
“最近也有不少这样的女孩,试着以“自由xing行为”理论来武装自己,与他人展开激烈论战,这时若我们不加入论战,只是平和地听她倾诉,最后就会发现她其实也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她一边体验着rou体的合一,一边又被无法得到渴望之物的寂寞裹挟着,因此她不断地更换对象,但仍不满足,这是因为她希求的并不是异性,而是母亲。”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我曾经给予心理援助的一位来访者,她刚十周岁,却在社交平台主动邀约成年男性发生xing行为。工作的时候,她在我面前面无表情,选择性缄默,留给我的感觉就是干涩与淡漠。我用沙盘、绘画等心理技术与她互动,讲电影给她听,跟她一起涂曼陀罗,读绘本故事,慢慢走进她的内心。有一次我讲《购物狂》这部电影给她听,我跟她探讨疯狂购物背后的原因,(所谓探讨,只是我一厢情愿地用互动的语气跟她说话,用停顿等待她的回应,她是一言不发的,)最后她给我的回应是豆大的眼泪从眼眶里往下掉,却没有哭的声音和表情。
与她工作的同时,我与她的妈妈工作。她几乎没怎么见过爸爸,3个月大就跟着外公外婆,她的妈妈也几乎没有带过她,心思更不在她身上。我从家庭关系入手,让妈妈回归,陪伴她,重新建立起母女俩的亲子关系,并建议妈妈,定期带她见爸爸。三个月之后她顺利复学,之后也没有再出现不良行为。
现在再读河合先生的这段文字,“匮乏”这个词清晰地跳跃出来,我从妈妈身上感受到的是“母性的匮乏”,她就像“恒河猴实验”中那个放着食物的“铁丝猴妈妈”,身上完全没有妈妈的味道,女儿是她生的,她却不用管,也不想管,她说几乎没有与女儿同桌吃过饭,更别说其他的陪伴了。而女儿身上表现出来的是“爱的匮乏”,“孩子很多看似不正当的行为都是在向父母呐喊,”女儿渴望拥抱,渴望肌肤之亲,当母亲回归,重新与她建立了联结,就慢慢疗愈她在“依恋关系”上所受的创伤,自然而然地,她就不再对外找异性寻求依恋的满足了。
河合先生还在“青春期厌食症”的案例中提到一位来访者的母亲,她社会地位高,工作努力,对孩子的教育也很用心,似乎是一百分妈妈,但是缺少“土的母亲”的要素:温暖、包容、有生命力的,我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母性的匮乏”,看起来这位母亲优雅、完美、温柔,实则高不可攀,难以亲近,只有规则要求,缺少温情与真实,难以与孩子真正的联结。
“养育孩子的过程,母子一体感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母子一体感稀薄的孩子,在幼儿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又或者某种程度上平安地度过了幼儿期,到了内心世界急剧重建大的青春期时,他们身上也会显露各种问题。”确实是这样的,有益的母亲会让婴儿体验到母子一体的“守护感”,因为婴儿会通过母亲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感。母亲爱孩子,期待他的到来,母乳喂养,珍重地把他抱在怀里,抚触,给他洗澡,陪伴他,跟他唠嗑,对着孩子表达,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又奇妙无比的一体感。“但孩子想要独立时,不管他的母亲多么好,他也会意识到母亲消极的一面,甚至感到母亲的亲切像是一个要吞噬自己的阴谋。”“他们的母亲对母性的善意秉持绝对的信赖,温柔地对待孩子。可对孩子来说,这种“温柔”却是一股试图剥夺孩子自立的带有侵略性的力量。”读到这几段的时候,恰巧我家的初中生进来找我。于是我把这几段话读给他听,问他是不是这样。他回答:“有点那个感觉,但是也不完全是。”没错,当他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面对妈妈的关心、温柔、亲切时,会表现出烦躁、愤怒,只是因为隐隐感觉到好烦,不想跟家长说话,而并不能觉察到潜意识里的“自我独立”与“母性的包容”之间的冲突与对立。而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更多的是理解和释怀。下次我去关心我家的初中生遭遇冷言冷语、冷眼冷脸时,我应该不会那么失落和伤心了;并且,我也要适当收起我“母性的包容和温柔”,给青春期儿子的“自我独立”让路。“(母性)接纳孩子的一切是积极的一面;包容性过于强大也会剥夺和侵蚀孩子的自由。”所以,孩子出生之后,作为婴儿、幼儿和儿童,对母亲的依赖性依然很大。而母亲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她的“母子一体感”经验,也就是说,明明知道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远离母体,她依然施予爱护和支持,并且学习放心和放手,有意识地去促成孩子充分长成独立自我。
【参考文献】
[1]河合隼雄 家庭的牵绊[M].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2]王学富. 超越共生体经验 ——对母子冲突心理根源的一个尝试性分析[N]. 直面报告,2004-11-10.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