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例分析)吴国娟【摘要】目的:对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讨论。方法:对例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评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案例进行分析。结果: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在鉴定中可酌情应用。结论:限定责任能力大致可见于以下几种:继发性人格障碍而非疾病直接导致;其他精神活动障碍。【关键词】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例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评定为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安康医院对象我院例;门诊鉴定例,住院鉴定方法对评定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例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案由:偷窃例,伤害例,强奸例,纵火例,凶杀例,猥亵例,书写反动标语例。鉴定诊断:精神发育迟滞神分裂症例,躁狂症例,抑郁症例,偏执性精神障碍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复杂性醉酒例。作案动机:现实动机例,混合动机从医学条件来看,精神疾病轻重不一;从法学条件来看,辨认及控制能力介于丧失和存在之间,因此采用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比较切合实际。例鉴定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案例作以下讨论。()精神发育迟滞:国内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责任能力评定不完全一致。
有的认为智商作为主要的医学条件,而有的认为社会适应及生活能力为主要判断依据。我们赞同以智商水平作为主要的医学条件,其次是社会适应及生活能力,同时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从作案类型来看,以盗窃为主,其次是故意伤害、性犯罪等,由于受智能影响,这类作案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易被人唆使、引诱或利用;作案动机幼稚、单纯,大多数出于本能的需求的占有欲、食欲等直接动机;有的对作案性质及严重性认识不足,因而影响作案时的辨认及控制能力;作案对象和目标有一定的选择性,以老幼体弱者为主,性犯罪选择的对象以幼女为多见;案发前缺乏严密的预谋,行为带有冲动性,公开而粗鲁,手段简单笨拙,对作案性质、后果不能正确理解。()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患病期并不是对所有事物都丧失辨认能力,在某些心理活动方面丧失了辨认能力,而对另外一些事物却仍可保持一定的辨认能力,因此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动机与其病情无直接关系,患者能理解作案性质、后果。精神活动是一个整体,要考虑到病情对作案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辨认和控制能力削弱,故我们认为对这些案例应评定为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抑郁症: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既不属于精神病性动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附例分析(荐).pdf,也不属于无作案动机,行为当时也能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性质、后果与违法性,但由于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强烈的自杀观念,使其理智推理受到障碍,从而影响辨认控制能力,故应评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常伴有人格改变,变得粗暴,好记仇,易激惹,反复无常,缺乏责任心与道德感。作案以攻击性行为为主,作案时意识清晰,有现实动机,对案情性质、后果了解,但由于其性格改变有脑器质性损害基础,从而影响辨认及控制能力,故应评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复杂性醉酒:由于复杂性醉酒出现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而影响其行为,鉴于后者的原因,考虑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但对于反复发作者应从严掌握。通过对例案例的分析,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精神病性症状与作案无直接关系;其他精神活动障碍(复杂性醉酒)。由于以上几种情况而导致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削弱。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减轻到什么程度,很难掌握。笔者认为可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分为大部分、部分、小部分,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司法精神医学基础[]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研究儿童情绪障碍例误诊分析郭红梅【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误诊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收治的例患儿报告如下:例。
家庭为农民例,工人例,干部知识分子母关系正常例,紧张例,破裂例。独生子女例。性格任性、偏执例,内向敏感例,胆怯、多虑例;学习成绩优例,中等例,较差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呕吐,发作性四肢麻木,全身不自主运动,有抗阻力的四肢强直,发抖,反复摇头呻吟,运动不能,大量出汗)例;呼吸系统改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作性过度换气,憋气)例;心血管系统改变(心慌,胸闷,气短,心跳加快)例;发作性大声哭喊例;发作性失明腹痛、尿频例;缄默例。体格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误诊为癫疒间例,脑器质性病变例,心肌炎例,阑尾例,支气管哮喘例,诊断不明作者单位:甘肃天水市精神病医院确诊为儿童情绪障碍后给予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及暗示治疗。有的使用小剂量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临床症状消失。讨论分析误诊的原因有: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首诊医生思考仅限于本专业范围,缺乏横向联系;患儿家长及公众对精神疾病抱有偏见,此现象在农村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认为带患儿去精神病医院就诊是一种耻辱,因而长期就诊于综合医院;过多的医疗检查给患儿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强化躯体疾病症状。因此遇到起病急,自述症状重,但体格及化验检查均正常的儿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儿童情绪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治疗,争取家长配合,以减少误诊及延误治疗。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