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重点知识-
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01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02
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范围,包含什么?
境内诈骗行为。
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诈骗行为。
境外针对境内实施诈骗的行为: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03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划重点
1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下列设备、软件:
· 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
· 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
· 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批量接收提供短信验证、语音验证的平台;
· 其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2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下列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依法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提供服务:
·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 提供网络代理等网络地址转换服务;
· 提供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云服务、内容分发服务;
· 提供信息、软件发布服务,或者提供即时通讯、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发布、广告推广服务。
3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 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 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 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行为会被处罚:
·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金融课堂 | 对电信诈骗重拳出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来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以上仅为部分法律内容摘录,详情可阅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