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许多年轻人线上和线下提问,在进行升学或者就业选择时,面对父母给出的建议或者要求,他们很疑惑,到底要不要听父母的?
我把这些问答总结为本期集锦。
01
父母建议我报考师范类专业,我并不喜欢。他们说我太年轻不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我要不要听父母的话?
第8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他中小学时,曾经有班主任建议他当老师,父母也曾希望他成为医生。
如果当时父母劝基文选择教师或医生中的一个职业的话,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了。
这个关于升学选择的故事,我给你简单描述一下:
基文小学快要毕业时,班主任老师找到基文的父母,建议他们让基文读师范类学校。老师是非常稳定的职业,有这样一个好机会,父母也在考虑。他们征求了基文的意见,基文因为还没有具体的梦想,所以想要考忠州中学,父母便欣然同意了。
按理说,父母会因为孩子成绩优秀却对未来没有目标而感到焦虑,但基文的父母选择了等待,等待孩子找到自己的梦想。
基文读高三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虽然父母非常希望基文能够成为医生,但是当知道基文的梦想是“外交官”之后,父母就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所以,你的当务之急,不在于是不是听父母的话,而是确定如果你不喜欢师范类专业,那你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你为你的喜欢,已经付诸行动了吗?
02
我们家穷,我还在上大学,但是父母让我休学先工作,以资助学费给弟弟。我该不该同意父母的请求?
亲爱的二十几岁的L,
我劝你不要休学,而是尽可能拿到奖学金或者打点零工,再把自己多出来的钱去资助家里。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说过的一句话,我概括一下:“我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的首付是我出的,贷款是我还的,连生孩子的钱都是我出的。”
樊胜美,被父母要求去资助哥哥,就像你的父母,要求你资助弟弟一样。
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我们一定要先为自己的成长做投资,
哪怕别人说你是“自私的女人”也没有关系。我见过很多为了资助原生家庭的女孩子,用光了工资又累弯了腰!却只换来一个“好孩子”的空洞好评。
就像飞机失事时,你只有先戴好氧气面罩,才能去帮助别人。你只有在年轻时多投资自己强大自己,才有机会在日后成长为大力帮助亲朋好友的能人。
我也是活到四十多岁,才明白这句话:“博爱之人最爱自己!
“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03
我沉迷韩国偶像剧而成绩下降,我妈就没收了我的电子产品,把家里的电视机也卖了。我到底要不要反抗?
你妈妈的做法虽然有点极端,但是她让你从偶像剧的沉迷中走出来,这点我是赞同的!
在我小时候,电视机就被称为“傻瓜盒子”,成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被国外人称呼为“沙发土豆”。
以前人们看电视,现在多了互联网和各种终端电子设备,用来追剧或频繁地刷短视频,其主要的危害不仅是浪费时间,而是迫使人们选择不幸的价值观。
大多数偶像剧,要么是玛丽苏模式;要么是为了制造冲突,大女主为了复仇而走上逆袭之路;要么是婆媳矛盾,只有忍让才是最大美德;要么是不在乎任何物质条件的女主才会幸福....
比如在偶像剧中,只看中男方条件的女人,婚后生活必然很不幸。要想看到女人与高富帅男人结婚,并过上幸福日子的完美结局,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女方根本不知道男友的高富帅身份,或压根对那些没有兴趣。
问题是反复接触这种剧情后,女人们对主动“挑选”男友的行为产生负罪感。虽然她们都不愿和条件差的男人结婚,但是“善良的女人终能等到好男人”的错觉,促使她们选择被动。
电视剧中,只要你善良和自我牺牲,你就会等来“白马王子”或者“霸道总裁”,然而,在现实中,所有的值得,都需要你自己去主动选择和努力经营!
04
为了让我好好学习,我父母啥家务活都不让我做,我喜欢打篮球,他们也让我少打,我要不要听他们的话?
你父母不让你干家务和打篮球,本质上还是你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困扰所有人的“不可能三角”,就是睡眠、社交、学习,三者不可兼得,人人深受其扰。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想要学习与社交,就要缩减睡眠时间;想要社交与睡眠,学习成绩可能就不保证;而学习好加睡眠充足,又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书呆子”。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牛人,却打破了魔咒,同时兼顾成绩好、睡眠时间充足,还是社交达人。比如冬奥冠军谷爱凌,还有清华大学每年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这个“清华特奖”,自1989年起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
清华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系,设有82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第一名,仅仅只是成绩好,是很难拿到这个特奖的。每年获奖的这群“神仙”,好成绩只是一个基础,体育成绩、科研成果、公益活动都是加分项。
“不可能三角”的打破,在于时间杠杆的效用——最大化地利用时间。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你现在的主要人生角色,即儿子、学习者与休闲者,这三种主要角色,你需要画好你当下的角色时间分配图。
这样,以周或月为时间单位,每周/月花在学习的时间,打篮球的时间,是否有精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就会一目了然。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二是在重要的时间点发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