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了2023年第1季度的人身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数据。
学姐说过,判断保险公司有没有能力理赔,最关键的数据就是偿付能力。
简单来说,偿付能力是指「在任何时候,保险公司履行所有合同义务的能力」,体现了资产和负债的关系,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
不管广告铺得多广,不管群众口碑多好,不管网点开得多密集,能不能赔还得看数据。
这里包含两个关键数据: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的总体充足状况。
当核心偿付率>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算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更通俗地说,把保险公司比作一个家庭。
核心偿付率:家庭的活期存款能偿还50%以上的债务;
综合偿付率:家庭的存款+股票+基金+其他可快速变现资产能偿还100%以上的债务。
我们就能称这个家庭是合格的债务方。
每季度要求家庭公布偿付数据,能快速发现财务危机
早发现、早解决。
保证家庭的稳定持续。
受疫情影响,许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数据都有所下滑。但整体还是保持在了及格线之上。另外,大小公司之间,偿付能力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中国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是281.5%,渤海人寿是281.4%。从体量规模上两者没得比,但对自身保单的偿付能力是一致的。不存在大公司更能赔,小公司赔不了的状况。有偿付能力排前列的小公司,比如华汇人寿。也有偿付能力吊车尾的大公司,比如华夏保险。所以不用太在意公司大小之别,有能力理赔就是好公司。
当偿付能力不足时,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
2.限制业务范围;
3.限制向股东分红;
4.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经营费用规模;
5.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比例;
6.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7.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8.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9.限制商业性广告;
10.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总之管到你偿付率回到标准线为止。
那偿付充足率越高越好吗?
不是的,高偿付充足率并不代表着这家公司就实力强劲,因为很多保险公司新成立,业务量比较小,要承担的偿付责任也少,所以偿付充足率会显得很高,比如华汇人寿、国富人寿。
短期上千的偿付率,并不能代表长期的偿付水平,当业务量提高,偿付充足率会慢慢回归正常范围。
那偿付充足率低就一定是差公司吗?
也不是,只要处在监管要求的红线之上,保险公司的偿付就不成问题。有些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获取更多用户,产品的性价比会有一定优势,因此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偿付率。
综合来看,保险公司的偿付充足率过高或过低都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保持在一个范围会好一些。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