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律师团队
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511557866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养老的话题又被搬上热搜。

中信证券一篇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2025年实施,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文章,引起热议。

9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

养老是全球难题,延迟退休是国际常用手段,不止中国在打算这么干。只不过,如今养老的问题加速逼近中国年轻人,开始频繁被摆在桌面上。去年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出台,养老话题就被频繁讨论。如果你在社交网络搜索“养老”,大概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存钱太难、生娃太贵、养老金赤字,80、90后靠什么养老?

80后90后,遭遇养老大变局

中国养老,真的是地狱级难度吗?

老龄化的问题重要,是因为它和少子化一样,在加速、不可逆。而且,在这代年轻人(80、90后)真正面临退休前,这事就已经会实打实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房子价格、社会福利、就业分工,以及它牵涉到的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孤独死......各路学者从各种角度讨论,也试图拿出解决方案,但结果都是没有一个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既严峻,又已经众人皆知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走向衰老。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2023年,中国的这个比例达到18.9%,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标准。预计2035年时,中国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对于普通人而言,矛盾的地方在于,即便年轻人遇到养老话题,有满肚子情绪,但在进入老年之前,很难真正关心老年。而当成为老年再准备老后生活,又几乎来不及。

年轻人怎么看养老这件事?

许多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要做点什么了。

2023年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但现实的骨感在于,意识到的人多,行动者少。上投摩根一份3000人样本的调查显示,2023年,90.3%的国内受访青年认同养老要越早准备越好,但仅有16.6%的人已经在配置相关的资产。56.4%没开始准备养老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尚可,也稳定缴纳社保养老金,未来养老应该不是问题”。

和养老金困境相对的,是年轻人的疲软态度:

养老重要,但是还早,爸妈养老都还没开始准备;

生活艰难、自顾不暇、想也没用;

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说不定我活不到了;

重要,但又能做什么呢。

DT采访了不同代际的年轻人对养老的看法:

苗淼(00后):现在的环境,看到的都是30岁焦虑,35岁裁员,40岁的人都消失了,比起担心养老金,我更担心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能顺利变老的环境。

跳马路(95后):在B站上刷到过养老的科普视频,养老金亏空啦,要提早做准备啦,我没觉得是在传播焦虑,它的确是该让人焦虑。但是我也做不了什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落地,让交就交呗。自己去琢磨怎么投资怎么资产配置,太麻烦了。我是独生女,比起自己养老,爸妈的养老更紧迫吧。不过我算幸运的,我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比我工资都高,虽然我家也算不富裕,但是我怀疑我工作一辈子都没我爸妈有钱,他们的养老,我就算想操心,也心有余力不足。

尤加(90后):身边很多朋友都打算不生孩子,对未来悲观,太动荡了。以我多年做子女的经验来看,子女这玩意对帮助养老来说,基本没用。我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女性朋友互助养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也悬。

趣里(85后):我觉得现在的养老教育变成了财商教育,怎么合理投资,又没有专业系统的指导,自己瞎琢磨,最后大概率也是延续散户悲剧。而且我现在经常熬夜加班,一周跑20公里也补不回来。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很怀疑我们996这一代,不是熬夜加班就是熬夜刷手机,会不会都有各种大小病根,比爸妈更早死也说不定。

小佳(80后):我爷爷奶奶都超过85岁,眼睁睁看到在过去5年里,各种老年病是怎么折磨我爷我奶,和我爸妈两代人的。现在寿命一直在涨,很担心等我们老了以后,会进入一个“长寿诅咒”的社会,八九十岁,没有劳动能力,浑身是病,活不好、又死不了,还没有勇气自杀,毫无生活质量,单纯消耗社会资源、拖累家人。

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出版过一本书,叫《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她认为“我现在之所以对‘老’的问题比对任何其他问题兴趣都浓厚,就因为对这个我今后就要进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太无知了”。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无非就三样,有意识、了解相关知识、明白可以怎么行动。在找资料的过程里,我们总结出了几个有必要了解的问题,以及一些个人能做的操作,或许能为你打开一些思路。80、90后老的时候,谁来养他们养老金制度,本质上是人口红利。

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个人自己给。(中国特殊的孝道文化,导致还有一个子女给,但是子女养老这部分,越来越暧昧,既不稳定,许多子女也自顾不暇。)

国家给的部分,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70%,企业给的,占比约30%(OECD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退休人员,主要仍然是“国家来养老”。国家给的这部分钱,又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用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等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20后30后们交的养老金。

所以,对一个普通小张而言,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3波人:养现在的自己,养现在的老人,以及存一部分养未来的自己。

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不仅老人的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在留时长也在涨。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8岁,1978年,66岁,2023年,78.2岁。《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曾预测,2050年,也就是90后开始退休时(当然,那时候的退休年龄必然已经延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会达到85岁。

未来30年,老年人口、老年寿命都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要养。但从2023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就逐年递减,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能养老人的年轻人在减少。

2023年,中国老年抚养比是19.7%,用平均5个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一个退休的老人。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11.9%,大概8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由于建国后中国人口经过3次婴儿潮(1949年中国的人口是5.42亿人,70年里涨到了14亿人),人口红利让年轻劳动力充足,公共养老金一直运作良好。

然而按照中国逐年下降的生育率(以1.2的综合生育率)计算的话,2050年,30后开始步入职场,那时候的抚养比将超过50%,也就是平均两个年轻人养一位老人。

另一个状况是教育。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的问题不只是“大家都去卷白领金领,没人想干蓝领的工作”。还有越来越久的读书时间,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加80万人,2023-2023年,7年之间平均增长15.8%。以前读到22岁,以后可能28岁才毕业开始找工作。

原本不生孩子,可持续的劳动力已经少了,现在劳动力们都挤去考研,劳动的时间也少了。

这意味着,90后退休时,可能面临着类似如今日本的处境: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单靠养老金无法维持生计,医疗负担大。于是,老年人不得不延迟退休。如今焦虑35岁裁员,未来可能操心的是大量65岁的人坐在办公室的场景:或者霸占职场高层位置,或者被市场抛弃找不到工作,造成老后破产。

和上一辈不同,对如今的80、90、00后而言,稀里糊涂地活到退休,是一件危险的事。

中国近几年也在寻求应对方式,比如备受争议的推迟退休年龄,事实上,中国如今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即便逐渐推迟到65,放在世界范围也不算晚的。

此外,即便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养老需求,政策上也在积极完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政策。2023年提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基础框架。把原本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下的责任,分摊到市场里。

许多老年补助政策仍在细化,多多打听国家的政策,说不准就有适合你的能雪中送炭。去年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自然是奔着减少基本养老金压力来的,但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很当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

目前来看,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简化成“每年最多存一万二,到一个理财账户里,这笔钱不能拿出来,等退休或者移民了,再收一笔3%的税,然后把钱连本带利还给你”。好处是“能抵工资扣的个税”,以及“阻止你忍不住把钱花掉”。

于是,很容易就能推导出什么样的人买入个人养老金不太合算:

1.工资的累积税率不明显高过3%的人,也就是月薪8千以内的人,因为基本上等同不抵税。

2.现金流吃紧的人,即便赚得多,如果花得也多,没剩多少钱。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有大额支出,想买房买车出国读书,眼前需要用钱的。

3.有投资能力、不错投资收益的。自己有其他财务投资,运转得也好,或者有投资其他资产偏好的。

4.离退休年龄还很远的人。退休的准备越早越好,但考虑到政策的不确定性,毕竟退休年龄很大概率会再延长,如果还有三四十年才退休,时间越长,会遇到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扣税额度、锁定年限、政策不确定性,适合买个人养老金的人群画像就比较清晰了:可预见的未来(比如5年)没有大额开销、现金流充裕、年薪在20万以上(确切地说是20.4万以上,也就是扣税在20%)、离退休较近(四五十岁)的人。

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但中产友好,抵扣的税,相当于买了打折的理财。这其中还有2个事实:

1.以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来看,不自己做养老投资/理财/保险,靠退休后的养老金,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体面养活自己的。

2.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即便买到顶,仍然没法满足多数人的养老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调整。

个人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但它不是老年人的救星。额外的,计算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外,还需要算另一笔账:想要体面地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退休前要存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人各有异。国际上给的标准是,替代率在70%-85%,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生活水平就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即便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2023年不到50%。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低于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严重下降。

此外,因为要养的老人增多、能收税的年轻人减少,人们的收入又在逐年增加,养老金的替代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所以问题就转换成:除了养老金,自己要准备多少钱。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存够当时年薪的9倍。也就是说,如果纯靠工资的话,从25岁起,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9%用于储蓄。更细分的计划是,30岁时,存的钱,得有年薪的1倍,40岁是4倍,50岁是6倍。所以,养老储蓄越早开始,就越轻松。

这种9倍的说法当然比较粗暴,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均每月支出,配上增率和通胀率去算。但只有一个锚,一个具体的数字,就可以让自己更积极地准备。

但另一个问题是,老后的消费水平,不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钱老后的消费水平,和什么有关?

村田裕之在《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里认为,日本老年群体拥有整个社会70%以上的财富,很多人误认为老人拥有资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实际情况是,老了以后会因为没有安全感,担心生病需要大笔钱,日常开销,仍然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这种心态在中国也适用。大量老人即便攒了十来百万,但是日常也过得抠抠搜搜,不是为了留钱给子女买房,就是担心大病临头。上海许多老人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即便卖了房,能在人生最后阶段租到更舒适的房子或养老院,但变卖资产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老人宁可住在老破小里过简朴生活。

也就是说,对多数普通人而言,老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收入成正比,跟有多少资产的总量没明显关系。让老后能安心花钱的办法,就是让老后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持续每月的养老金、房子的租金、稳健投资的收益等)。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为老后攒钱——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转化成,退休后还能怎样赚钱?

退休后,要做什么工作比退休年龄推迟更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退休后就业。

一个非常让人悲观、但已经在诸多老龄化国家成为事实的信息是:退休后,得工作。

经合组织2023年的数据显示,韩国的退休年龄是60岁,但韩国65岁-69岁的老人就业率,接近1/2,日本的处境和韩国类似(日本总务省21年的数据,日本的这个数字已经超达到50.3%)。

除了亚洲,许多欧美大国的65-69岁老年就业率也都超过1/4,美国30.5%,印度26.7%,英国23.9%。

高龄就业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加,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原因仍然是人口三大难: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老人寿命延长了、上几波生育潮的人老了。

日本那么高的老年就业率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很高的老年犯罪率。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22%的犯罪嫌疑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这些老人犯的罪名中,又有超过70%都是轻度的盗窃罪。原因是,大量老人体力脑力都跟不上,只能做没啥技术含量的保安、保洁、收银员,于是老人们想靠偷一辆自行车进监狱,到监狱里免费养老。

值得拿来对比的是,中国的一个叫格瓦拉的年轻人,因为偷窃进监狱,说喜欢里面的生活,“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言论也被众多年轻人玩梗追捧。但很难说,未来会不会仍旧是一个梗。

造成焦虑的,是未来的两个趋势:1.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的劳动力会逐渐变得稀缺,也就是说,年轻人会更值钱。2.随着技术发展,体力劳动和算力劳动,会被AI更大范围地取代。

于是,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如今的年轻人面前。当你老了,现在的职业还能继续做下去吗?

“雇主可以重新培训一名 50 岁的员工来让他与时俱进,也可以雇佣一个跟得上时代的 25 岁的聪明人。雇佣聪明的年轻人要划算得多,因为年龄较大的员工薪酬基数较高,而且对在职员工进行重新培训本身就需要花很多钱。”——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像大学生要面临的“毕业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问题一样,如今的年轻人在未来可能不得不思考:“退休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

美国人罗兰·T. 拉斯特给的一个答案是“情感”。他在《情感经济:人工智能、颠覆性变革与人类未来》一书里,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成三类:

1.体力经济时代——靠劳动力来赚钱的方式,体力至上的男性,是这个时期的主导者,逐渐被机械替代;

2.思维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人类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地位的脑力时代,“脑子好的人”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

3.情感经济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开始比人类更聪明之后,人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会逐渐转移到情感领域。

麦肯锡一份关于未来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报告中,也认为弱社交的程式化知识性工作,比如财务税务数据处理、投资顾问、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电话销售、简单翻译等,都在逐渐被智能技术取代。不论是依靠体力还是靠程序化的脑力,对老后的工作,帮助都不大。有意识地多与人连接,互相帮扶,成为情绪价值的供给者,逐步向创意性、服务性职业转变,或许是一个选择。

现在,我们对老的讨论,从钱,到了工作,但所有人都知道,老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总是最隐蔽的。

老后loser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媚青”的社会,社会是围绕年轻人建立的,原因在于青年是主要掌握消费话语权的人,人多,能买,商业就讨好。

媚青社会造成的副作用是:边缘化老人。

“你的朋友和你聊运动和孩子,但是不谈工作。”曾经有个中年的电脑程序员对我说。当那些被边缘化的人试图利用他们在原来的企业中培养起来的人脉,“就像没有人认识你。”另外一个人说。围绕着他们的边缘状态的沉默体现了美国最大的社会禁忌:失败是不能涉及的话题。——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35岁的中年人会遇到的成功焦虑,在老年人身上并不会消失。上一代的中老年们,还能把“老后失败”的窘境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多子多福、你的孩子真有出息”,少子化带来自由,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但另一个后果是,成败也得自负盈亏。一个老年人,通常会被当做一个“结算品”,如果不作为成功者,老年本身,就会带给你失败者的形象,这种失败不是以输者的身份,而是以无人问津、不被提起,以隐形的身份存在的。

正视老年,就是正视老年人的处境。

这种处境是老年贫困、老年病痛、老年孤独,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惧老”。你很容易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老人出现的场景:大妈又被诈骗了、老伯不懂扫码好可怜、二舅好可怜好励志。老人被客体化被凝视非常常见。如果说女人是社会的“第二性”,老人就是这个社会的“第二年龄”。关于老,我们被市场教育的是“如何延缓衰老”、“抗老”、“冻龄”、“不老女神”、“80后一点都不算老”。

年轻是一种特权,年纪大的人会遮遮掩掩地把年龄隐藏或者改小几岁,许多90后80后仍没法坦然地接受自己进入中年。传统老人是围绕家庭和孩子存在的,社会对老人的考虑是“找个地方安顿”、“维持生命”,老人基本上处于一个“被放置”的状态。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谈到:

“美国人之所以过了 60 岁还能够开心地出入单身酒吧,是因为不论男女,他们都有着旺盛的欲望,都想着再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然而,60 岁的日本人都在干什么呢?在公寓里狭窄的阳台上养着兰花,牵着比猫还小的狗在家附近散步,这些朴素的兴趣就能让日本国民非常满足。对于这样一群低欲望的人,很难想像他们会穿着好看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兴冲冲地去单身酒吧。”

中国老人的处境很难说比日本更好。和“女人是造出来”的一样,“老人”既是不可逆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为造出来。把性别放在权利的视角里,容易给性别解绑。同样的,多一个权利的视角来理解年龄,或许可以让我们的老年更自由一些。

年龄歧视的话题常年都有,但未来的30年内,因为80、90后逐渐成为老人,这类话题会被讨论得越来越多。对已经有权利意识的这代年轻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女权主义之后,很可能会兴起泛抵制年龄歧视的“老权主义”。

老后独身,以及老后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老后该如何自处。结婚率逐年下滑、离婚率逐年走高的趋势仍会持续,有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们会面临“老后单身”的境况。

学者上野千鹤子写了两本《一个人的老后》,分男版和女版,提供了许多有参考的建议,比如,她认为老后,把自己托付给政府或子女的想法都是靠不住的,不论有没有结婚,最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如果不幸挚友都比你早死,你可能要承受巨大的悲伤和孤独。比起寻求挚友和家人的帮助,多结交“缓友”:关系虽浅,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关系。松松散散,淡淡交往。不要寻求思想一致,不要知性刺激,不要总是倾诉。”不要纠结“ta算不算朋友”,朋友和熟人的角色可以随时切换,不必固定。

对男性来说,女缘容易带来真的帮助,男缘却难以奏效,所以尽可能地,成为一个招女人喜欢的男人。最后的日子再有钱也不如身边有人,男性拥有异性朋友,女性拥有同性朋友,大家互相扶持走完这段人生路。

当你老后,你的许多东西都是他人买的。而“关于护理这种服务类商品,购买者和使用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经营者会只关注购买者。”想想你为你爸妈买的那些劳什子就知道了,众多商家都是向你喊话,“送爸妈”。

此外,她还给男性准备了老后的“单身男人的十戒条”,都是常识,但管用。这十条是给老年男性看的(大多也适用女性),和钱一样,越早准备,老后或许会越轻松:

1.衣食住是自立的关键。只靠外卖或下馆子迟早会营养失调。

2.健康管理是自己的责任。不要逞强以为自己没事。

3.不要对饮酒、赌博、性爱、药物和购物上瘾。

4.不要沉醉于过去的荣耀。任何时候,称赞自己的话都要由他人来说,不要自卖自夸想当年。

5.学会听别人说话。很多男性都误以为不停讲话是一种防止冷场的手段。

6.远离带有利害关系的交往。

7.不要对异性朋友抱有非分之想。繁殖的季节早已过去。

8.结交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年龄越相仿就越难改掉跟人比较的毛病,年代不同就不会执着权力游戏。

9.学会管理自己的资产和收入。很多男性误把“钱都上交给妻子,自己撒手不管”当做好男人标准。

10.预备好身后事。确保紧急情况下有多个联系人,保证有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能够联系或见面的人际关系。

(题图来源:电视剧《都挺好》;文内插图来源:电影《过昭关》)

1.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约三分之一,2023.http:///subject/2027480/

4.郑秉文 /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3-2050,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2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2217/

5.富达国际,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2023.http://fidelitychina.com.cn/zh-cn/market-insights/china-retirement-readiness-survey-2023-full-report/files/assets/common/downloads/publication.pdf?uni=884a1248fb4e7135fc54c00b1eea75de

6.上投摩根基金,2023当代青年养老规划调查图鉴,2023.9 .https://mp.weixin.qq.com/s/XQgLcw7FMYxgnA7AWkSwwA

7.村田裕之,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202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80551/

8.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96200/

9.贝壳研究院,2023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2023.10.https://mp.weixin.qq.com/s/LF8oVfjLfX1LBJHr4xv8dw

10.上野千鹤子,一个人的老后,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81458/

-END-

来源|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来自于:DT财经 ,作者:关注养老的DT君,文 字:王朝靖,编 辑:唐也钦,数 据:王朝靖,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监 制:唐也钦

声明|文中图片、视频及内容均转自原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上一篇: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怎么办退休?一起来看~
下一篇: 缴费15年,每年缴纳8000元,农民60岁可以领取多少钱?看看
有问题就找< 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合作伙接: 宝贝日记 抖音代运营 游戏攻略 秦皇岛人才网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范文网 二手车 游戏推荐 网络推广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产业库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河北信息网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范文网 旅游攻略 工作总结 精雕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手车估价 情侣网名 经典范文 培训招生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戏曲下载 男士发型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唐山人才网 关键词优化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文玩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公司注册 抖米无垠 游戏攻略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承德人才网 沐盛传媒 小本创业项目 癖好 游爱网 风信子 大可如意 庄里人 下真题 知识星宿 游峰网 大可如意 书单号 万能实习生 国学网 鲁迅 短视频剧本 标准件 石家庄论坛 书包网 采购批发网 心理测试 商务英语培训 箱包网 电地暖 在线新华字典 雅思培训 ps素材库 石墨烯地暖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英语培训机构 宠物交易 黄金回收 ps素材库 电商网 宠物网 宠物猫 宠物狗 宠物用品 宠物托运 宠物美容 石家庄黄金回收 黄金回收价格 ps教程 photoshop 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 内容电商 直播电商 电商运营 电商之家 电商运营 自定义网址导航 精雕图 精雕图下载 精雕教程 易经网 周易网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详解 易学网 易经入门 易经全文 鲜花速递网 同城鲜花 网上订花 鲜花 鲜花礼品 女性健康 女性购物 女性时尚 化妆护肤 女性世界 女性网 铜雕 石雕 不锈钢雕塑 雕塑网 雕刻网 浮雕 雕塑艺术 玻璃钢雕塑 景观雕塑 钢琴谱 钢琴指法教程 钢琴曲 钢琴入门简单曲子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钢琴考级 石家庄去痣哪里好 石家庄祛痣 石家庄点痣价格 石家庄点痣 二手车买卖市场 事故车出售 二手车 事故车 二手车交易网 二手车报价 二手车估价 个人二手车 周易 易经 易学网 汉语字典 英语词典 国学网 词典 成语 宝宝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取名 周易取名 男孩取名 宝宝取名 周易起名 女孩起名 名学网 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 婚姻挽救咨询师 人格心理测试 心理咨询中心 免费在线心理测试 心理健康测试 免费心理测试 书包网 书包品牌十大排名 儿童书包品牌排行榜 儿童书包 小学生书包 书包品牌 女生书包 旅行箱 拉杆箱 奢侈品包包 单肩包 托特包 专业配音 ai语音转换 文字转语音 智能语音 在线配音 真人配音 免费配音 配音神器 戏曲视频下载 河南豫剧大全下载 戏曲下载 黄梅戏下载 豫剧下载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翻译 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苗木网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 苗木求购信息 园林绿化苗木价格 银杏供应求购信息 河北石墨烯发热线 河北发热线厂家 河北石墨烯地暖 河北地暖安装厂家 吉林石墨烯发热线 吉林发热线厂家 吉林石墨烯地暖 吉林地暖安装厂家 辽宁石墨烯发热线 辽宁发热线厂家 辽宁石墨烯地暖 辽宁地暖安装厂家 黑龙江石墨烯发热线 黑龙江发热线厂家 黑龙江石墨烯地暖 黑龙江地暖安装厂家 山东石墨烯发热线 山东发热线厂家 山东石墨烯地暖 山东地暖安装厂家 河南石墨烯发热线 河南发热线厂家 河南石墨烯地暖 河南地暖安装厂家 内蒙古石墨烯发热线 内蒙古发热线厂家 内蒙古石墨烯地暖 内蒙古地暖安装厂家 江苏石墨烯发热线 江苏石墨烯地暖 江苏地暖安装厂家 四川石墨烯发热线 四川发热线厂家 四川石墨烯地暖 四川地暖安装厂家 中医养生 春季养生 保健食品 中药材 茶叶批发网 诗词 鲜花 汉语词典 暖通,电地暖 苗木网 道德经 红楼梦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女性健康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雕塑网 舟舟培训 艺术培训 成语大全 资格考试 少儿培训 英语培训 职业培训 网赚 包装网 苗木供应 短视频培训 IT教程 安卓手机游戏 单机游戏大全 手机游戏下载 手机软件下载 创业赚钱 绿色软件 民间借贷律师 养生 成语 互联网资讯 工商注册 网络游戏 云南旅游网 抖音带货 代理记账 奇石 雕塑 雕龙客 易学网 优秀个人博客 短视频运营 抖音运营 在线题库 散文 诗词网 箱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