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合易人力资源】头条号,有职场攻略、管理策略、干货、详解)
订单品种多、数量小,生产换线频繁,如何控制好人工成本又能有效激励员工?
工人岗位不固定,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怎样确定岗位工资?又依据什么计算奖金?……
某小型汽车配件制造企业,产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客户订单数量小、批次多,导致生产换线频繁。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有十几道工序,个人产量受前后工序制约,无法实行个人计件;而且工人岗位不固定,经常变换工位。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薪酬体系的设计体现工人技能差异和工作成果差别,从而对员工起到真正激励作用呢?
原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工人实行的是统一的岗位工资,另加每月车间产量奖,员工平均分配。这种薪酬分配形式导致员工不愿做繁重、复杂和技能要求高的工作,也没有提升个人技能的意愿。
我们项目组进驻企业后,结合生产特点,为其重新设计了薪酬体系。考虑到产品不适合个人计件,我们建议实行车间计件制,工人工资由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特殊岗位补贴组成。
首先看岗位工资的确定。不同岗位作出的贡献、对人的要求不同,岗位工资也应有差别。可是如果工人的岗位不固定,怎么确定岗位工资呢?我们首先通过岗位价值评估为车间每个岗位打分,将得分最低的岗位定系数为1,再根据各岗位不同得分(岗位价值)确定了不同的岗位系数。比如确定岗位A系数为1、岗位B系数为1.2、岗位C系数为0.8。实施时根据工人每天实际工作岗位记录对应系数,月底汇总相加计算出每个工人的日平均系数,按日均系数×月工资基数即算出其岗位工资,再根据出勤计算实际值。这样就解决了工人干活挑肥拣瘦的问题,以差异化的薪酬分配引导大家去做重活、累活和复杂的工作,并愿意提高技能以承担重要的工作。
再来看如何计算个人绩效奖金。流水线作业个人无法计件,我们根据产量设计了车间集体奖金,然后在车间内部进行二次分配。为适应多品种频繁切换生产的特点,同时鼓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对每一种产品确定了日基准产量,完成日基准产量只发放岗位工资,无奖金;而基准产量之上部分设计奖金标准。比如产品A日基准产量为150件,对超出基准产量部分计算奖金,月底累加各种产品奖金计算出车间应发总奖金。在对员工进行二次分配时,根据每个工人的日均系数不同,结合考勤计算出每个人应得的奖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个人工作价值的差异。
对于生产线工人来说,只要工资奖金的计算能够体现出个人劳动付出,并且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公平合理的,就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nj_heyeehrm)
相关内容推荐:组织变革难?错!给退位的中高层设计好出口就不难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