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卫组织发布了2023年最新癌症数据。
其中新发癌症人数中国位居第一,共计457万例,而印度的数据132万例,连中国癌症病例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会如此,难道印度的医疗水平更高?下面带大家一起揭秘。
1.人均寿命低
其实癌症属于一种老年病,我国之所以这几年癌症患病,数量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印度的生活水平比较差,贫富差距也比较大,人均预期寿命也是比较低的,仅为68.3岁,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73岁,而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
所以很多印度人可能还没有活到癌症爆发的年纪就已经去世了,自然癌症的发病率也就比较低。
2.吸烟和饮酒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印度人拒绝吸烟饮酒,除了要求自己戒烟戒酒信徒,还教育后代不要吸烟饮酒。
更特别的是印度有一项规定公共场所不允许吸烟,饮酒违反规定将罚款,而中国吸烟饮酒人数非常的多。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世界上24亿人饮酒,中国是饮酒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大约有70.9万人死亡。
至于吸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中国烟民人数达到了3.5亿之多,占全球总吸烟人数的40%。
3.医疗和经济水平
印度的人均医疗费用投入很低,医疗条件和设备都比较落后,加上经济水平差,贫穷人口多,很多人没钱看病、治病,也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
而且缺乏筛查技术,印度有很多癌症患者并未被发现,也没有被统计到国家癌症数据里。
而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2023年超过了GDP的6%,整体公共医疗水平明显高于印度。
而且现代人长期的压力、熬夜、焦虑、暴饮暴食、久坐等等,都给身体健康造成了隐患。
4.饮食习惯
印度的素食主义者达到了35%以上,而我国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暴饮暴食,吃一些大鱼大肉。因此会增加肥胖的风险,会造成代谢紊乱,容易诱发慢性疾病或者是癌症。
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学会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清淡的食材。对于喜欢吃肉的人来说,也要控制肉类的摄入,保证荤素搭配。
1.要学会控制情绪少生闷气
因为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经常生闷气的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的情况。
很容易造成乳腺、甲状腺、子宫等癌症的发生,所以控制情绪也是预防各种癌症的方法。
2.防癌必须禁止从口中进入
正所谓病从口入,平时吃东西时就要格外留意,尽量不要盲目的选择所谓的抗癌食物,保证饮食的均衡。
摄入过多的营养,例如肉类、鱼类、水果和蔬菜,保证食物不会受到污染,身体才会更健康。
3.烟酒不沾
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吸烟时间越长,肺部积累的有害物质越多,会不断让肺部功能降低,进而出现胸闷,容易咳嗽等症状,肺癌可能会入侵。
而长时间大量饮酒,需要肝脏进行酒精的代谢,如果无法完全代谢掉酒精,不断让肝脏受到损伤,可能会引发肝脏疾病,之后不断发展,最后面临肝癌。
4.坚持每年一两次体检
早期发现肿瘤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一年体检一到两次,原因是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
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过胸片、X线、痰液被发现的,增加体检次数可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5.每天喝6杯水
根据世界上权威的医学杂志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风险将减少一半,女性患结肠癌风险将降低45%。
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两三年查一下肠镜,如果有息肉,早点发现能减少其癌变几率。
1.宫颈癌
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女性出现高危型HPV时,会持续性受到感染,宫颈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使得宫颈上皮出现瘤样病变,从而发展成宫颈癌。
一般感染高危型HPV时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往往做体检时才会被发现。女性平时需做好个人卫生,讲究性道德,不要有多个性伴侣,夫妻生活时需带上安全T。
2.胃癌
幽门螺杆菌跟胃癌的关系密切,当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溃疡和胃炎等疾病。
如果胃部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就容易引发胃癌。而且幽门螺杆菌会粘附在胃上皮细胞黏膜中不容易被胃排出,使胃部长期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损害。
幽门螺杆菌主要依靠唾液和喷嚏传播,经常一起进餐的人容易相互感染。
3.乙型肝炎病毒
我国是乙肝大国,即便是乙肝疫苗普及、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下降到了1%以下,我国仍然有近700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可能会造成慢性乙肝出现,同时受病毒反复攻击肝脏细胞的影响,后期癌变率也会逐渐增长。
从乙肝发展到肝癌仅仅只需要四步:乙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4.喉癌
生活中,患上喉癌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将其归因于抽烟、饮酒等欠佳的饮食搭配生活方式。
实际上,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或是HHV-4)的感柒,与喉癌的并发息息相关,高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
口-口散播是EB病毒感染的首要方式,少年儿童阶段就被感染是最首要的缘故,因而我们要避免给孩子口专业对口喂养的习惯性。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