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遗嘱作为生前处理自己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能否表达遗嘱人的真实意愿, 能否遵循遗嘱人主观认可而对遗产进行合理分配,十分重要。对于遗嘱的形式,我国法律原本规定了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公证遗嘱和口头遗嘱五种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无纸化的时代已经开启。因此,《民法典》也与时俱进的增添了遗嘱的新形式——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案例来一起了解遗嘱的新形式。
一、案例展示:孙老太立了两份遗嘱,哪一份更有效?
孙老太的老伴在三年前去世,老伴去世后,孙老太一直由两个女儿照顾起居生活。后来,孙老太也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大女儿由于没有工作,所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孙老太。而小女儿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每周末照顾孙老太。
孙老太感觉大女儿常年照顾自己十分辛苦,就联系到了公证处,出具了一份公证遗嘱,遗嘱中记载将孙老太的房产由大女儿继承,存款10万元由小女儿继承。
小女儿在得知孙老太出了份公证遗嘱后,心里十分不平衡,因为孙老太的房子市场价超过百万了。于是,小女儿增加了去照顾孙老太的频率,并旁敲侧击的表达对于遗嘱内容的不满。慢慢地,孙老太也觉得公证遗嘱中的遗产分配不太合理,于是又订立了一份打印遗嘱,里面记载房产和存款由两个女儿平分。
几年后,孙老太去世,两个女儿因为哪份遗嘱的效力更高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那么,对于本案中的两份遗嘱,到底哪一份的效力更高一些呢?
二、遗嘱新形式的效力如何
对于新增加的遗嘱形式,我们更为关心的应该是它们的效力如何。就像我们上述案件中涉及到的公证遗嘱和打印遗嘱两种遗嘱形式,到底哪一份遗嘱的效力更高呢。
(一)遗嘱效力不再取决于遗嘱形式
众所周知,在《民法典》未颁布前,我国遗产继承领域的法律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公证遗嘱”的效力优先性。
即不论公证遗嘱订立在先还是在后,基于其通过第三方的公证机关进行订立,更具有公正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对数份不同形式的遗嘱的效力进行对比时,通常会依据公证遗嘱的内容进行遗产分配。
但是,《民法典》的新规彻底颠覆了“公证遗嘱”的效力第一性。为了更好的表达遗嘱订立人的真实意愿,真正按照其个人意思进行合理的遗产分配。遗嘱效力不再取决于其形式,而是取决于其订立时间上的先后性。
(二)最后遗嘱效力至上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的遗嘱。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如果内容相抵触的,那么应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为准。
这一规定认可了“最后订立的遗嘱”的效力最高性。
这样的规定,综合融入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等多重因素。结合当代人对于订立遗嘱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在年轻时就选择订立好遗嘱。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人的思想和认识等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人先后订立多份遗嘱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认可“最后遗嘱”的效力至上,我们认为能够更好的体现遗嘱订立人的最真实意愿,是遗嘱人权衡多方利弊,深思熟虑过后最能代表其内心认同的。
因此,对于上述案例中公证遗嘱还是打印遗嘱的效力更高上,我们认为最后订立的打印遗嘱的效力更为优先。
三、遗嘱新形式的生效要件
不同形式的遗嘱都有其自身的生效要件,生效要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遗嘱的效力也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就像我们今天案例中的打印遗嘱,虽然是孙老太的最后一份遗嘱,但是能否依据该遗嘱进行遗产分配,还是要看该遗嘱能否生效。针对于两种新形式的遗嘱,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其生效要件。
(一)录像遗嘱要体现姓名或肖像
录像遗嘱在录像过程中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在录像中需要体现遗嘱人和见证人的姓名或者肖像,并且显示年、月、日。
由于当前科技手段的不断先进,录音录像存在被删减、篡改的可能性。《民法典》明确规定录像遗嘱的生效条件,能够保证录像遗嘱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愿,避免被删减、篡改。
(二)打印遗嘱“每一页都要签名”
打印遗嘱需要在两个以上见证人的见证下才能生效,且遗嘱人和见证人需要在打印遗嘱上逐页进行签字,并且注明年、月、日。打印遗嘱基于其特殊的形式,在实践中极易被篡改,因此法律对于其生效的条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在每一页上由见证人和遗嘱人分别进行签名,并注明日期,那么就为打印遗嘱上了双保险,以确保打印遗嘱的真实性。
(三)“见证人”不能有“特殊身份”
对于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中的“两个以上的见证人”,我们对于见证人的身份有一定的要求。见证人不能是“继承人、受遗赠人和与前述两种人具有厉害关系的人”,要求见证人不得具有前述的特殊身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能够为遗产按照遗嘱进行合法合理分配奠定基础。
同时【法律科普】遗嘱有了新形式,你知道吗?,法律还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得作为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的见证人。
四、结语
在订立遗嘱时,无论是选择哪种形式,都要注意应符合遗嘱的生效条件。另外,根据当前我国法律的具体规定,最后的遗嘱无论何种形式,具有最高的效力。
把握好关于遗嘱问题的具体法律规定,对于我们更好的订立符合自己真实意愿的遗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