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咱们很多宝妈在育儿群里问了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问题。聪妈把这些问题全都进行了汇总整理。小本本记好喽~
01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EV71等。
要不要接种二类疫苗?
首先,优先考虑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程序接种相关的一类疫苗,但是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
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仅会对个人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会增加经济负担。公众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情况选择。
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第二类疫苗非打不可。比如,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但通过接种疫苗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必须马上接种狂犬病疫苗。
此外,有些第一类疫苗是经过减毒的方法制作的(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而第二类疫苗使用将病毒完全灭活的工艺生产,属于灭活疫苗,安全性相对高。存在免疫功能不全、免疫缺陷、先天性疾病的儿童,可以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
02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小孩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可以口服退热剂(布洛芬混悬剂、美林等),对症治疗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03
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
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
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04
生病可以打疫苗吗
建议停药痊愈一周以上再接种疫苗,这样更安全。因为疫苗是病菌制成的,疾病刚痊愈孩子抵抗力没有恢复,接种疫苗容易发热,可以在宝宝痊愈以后进行“补打”。
“补打”肯定是有效的,但是这个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咨询预防保健的医生来做判断和决定。再次强调和提醒,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及时接种疫苗,做到早接种,早受益。
05
“儿童疫苗”接种3大谣言
谣言一:没有什么疫苗是必须打的,疫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真相:所有的疫苗都是有科学根据并且经过科学家大量研究得出的,非但不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反而是免疫系统的“辅助兵”。当然,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是能够100%的预防,比如说“流感疫苗”就只有70%左右。
谣言二: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很大。
真相:发烧、过敏等等这些不良反应都是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但是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和孩子患病的危害比较起来,这个是微乎其微的。疫苗预防的疾病都是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的,如果因为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而不接种疫苗,那就是因小失大了。
谣言三:自然免疫比疫苗免疫好。
真相:这个是非常荒唐的认识。比如我们中国是乙肝大国,没有疫苗的话,有多少人要患病。千万记住了,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聪妈把麻麻们日常关心的问题,都整理好了
关注聪智妈妈,育儿路上,我们一路随行。
咨询电话:18511557866
关注微信